
大学生异地求职成本过万
大学生异地求职成本过万,人际交往的准则也是很重要的,懂得人际交往也是职场制胜的法宝,遇到不喜欢的同事是难免的,学会放下自己的职场压力也是很重要的,小编这就带你了解大学生异地求职成本过万。
大学生异地求职成本过万1有能力就是最大的优势
如果说本地户口是昔日选才的第一标准的话,如今可真的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学历、经验、技能的统筹衡量给予了异地求职者更多建功立业的机会,用人单位也自然乐意各类人才的全面加盟,以能力为导向的选才标准正在全社会范围内慢慢建立起来。“企业在招聘过程中看重的还是个人综合能力。”某通讯股份有限公司HR孙小姐说道,“像我们这类技术含量高的企业里,招聘人才根本不存在地域限制,技术过硬才是最重要的。”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人文及地理环境的熟识程度上,本地人依然在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,这也是一些销售业务职位所必需的条件之一,不过孙小姐认为,如果应聘者本身具有很强的学习适应能力以及优秀的表达能力,就算不是本地人,相信也能顺利地展开工作。由此可见,企业的用人观走向现实,应了一句名言:“不管是黑猫,还是白猫,只要会抓老鼠,那就是好猫。”
自信讲价 、保护权益
人才流动产生的竞争,首先直接反映在薪水上。不少本地求职者认为异地人的涌入,明显拉低了薪资水准,而异地人也是一脸无奈。孙小姐认为,出现这一状况,不能将责任归咎于某一方,企业出于降低用人成本的考虑,接受低薪本也无可非议, ……此处隐藏541个字……不适应人文环境、户口问题、不适应硬件环境、饮食不习惯。
“不愿回到那个小房间面壁,情愿留在公司里加班”,外地员工“玩命工作”的精神往往是本地员工所不及的。开发区某公司主管表示,更喜欢招聘外地员工,“生活的压力使得他们不得不更努力地工作,他们把公司当成家,把工作当成生活。” 在近半数的受调查者心目中,住宿问题最令异地求职者伤脑筋。多数人在初次异地求职时,都选择了租房来解决住宿问题,但40%的异地求职者会因为生活成本过高而产生放弃异地求职的念头。
在“异地求职者的现状调查”中,30%的人表示只能接受房租不超过月薪的20%,36%的人能接受房租是自己月薪的20%-30%,17%的人能接受房租是月薪的30%-40%。
74%表示将回家乡工作
生活成本过高、人脉不通、太想家太孤独、遭遇求职陷阱等等,都是异地求职者面对的种种“难”,也是动摇大家异地求职信念的重要原因。调查中,74%的人都表示今后会回到家乡发展,其中,在异地工作三至五年就回家的人占了多数。另外,为了家庭而选择回家发展的受访者占到了37%,可见家人的影响对异地求职者来说十分重要。当然,也有一些原因会让异地求职者主动选择回家乡发展。比如,家乡的机会逐渐增多。有网友表示,同等的职位和薪资,如果我在自己家乡也能得到,那为何还要苦苦硬撑在这繁华都市?
对此,深圳人才网0755rc职场专家表示,择业是否成功,地域不是最重要的,最关键的是必须找到自己适合而且能胜任的工作为载体,才能实现个人的职业价值。城市发达不代表就一定适合你,可能你在本地可以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,但是去了竞争激烈的大城市就未必;求职失败也未必要归咎于这座城市,为此而频繁地跨城市求职,只会让自己不断碰壁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