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→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职场 > 初入职为何总感觉怀才不遇

初入职为何总感觉怀才不遇

时间:2023-04-01 07:44:27
初入职为何总感觉怀才不遇

初入职为何总感觉怀才不遇

初入职为何总感觉怀才不遇,当我们信心满满踏入职场时总会发现与自己的想象差了很多,认为自己的职位与自己所拥有的才能不匹配,但其实只要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就可以了,以下是初入职为何总感觉怀才不遇的知识分享。

  初入职为何总感觉怀才不遇1

困惑:工作不到半年却已经换了3个工作,每个工作他都感觉自己被人歧视、遭到不公平待遇。

小晓是特意从南方一个小城市赶到北京接受职业咨询的。他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,工作不到半年却已经换了3个工作,每个工作他都感觉自己被人歧视、遭到不公平待遇。咨询前,他已经完成了性格与兴趣测评。从他的报告中可以看出,他是一个目标导向、随时准备着改变的人;他的兴趣表现是创意与管理取向。

对话没有多久,即可从他愤世嫉俗的感慨中,听出他的不满。他认为自己外向、善于和人打交道,所以做市场推广应该会非常适合。他在研究生期间“搞”过许多事情,比如曾经凑钱批发了一些运动服到学校进行推销;曾经在学校做过校园IP卡的代理;还组织过乐队,进行校际表演……但是,“仿佛上天弄人,搞的这些事最后都没有一个好的结局”——运动服亏了、自己买了许多IP卡用、表演没有观众。

这些经历可以印证他的测评结果:强烈的目标导向,使得他做事情时可能进入非常迅速,但退出也很迅速;他有一脑子的创意,时刻准备着用新方法改革世界。从这个意义上而言,小晓对自己的职业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。但从这些活动中,可以总结出小晓 ……此处隐藏664个字……么,自己的存在与公司的发展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,自己如何在这样的关系中发挥自己的才学。

这也应是公司的一项重要职责,就是进行公司发展相关信息的传达。大学毕业生只有在能够看到公司的长远境况,并把自己放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思考的时候,才能够真正开始从学生转变为员工,他们渴望的自由才能够从“自由主义渴望”转变为公司价值创造的“自由发挥”。

  初入职为何总感觉怀才不遇2

职场怀才不遇应该如何心理自救

怀才不遇很糟糕,但更糟的是自以为怀才不遇,进而牢骚满腹,心理不平衡。

清代诗人顾嗣协说:“生材贵适用”。有才能不能“遇”,要看适应力。身在职场,专长能得到发挥有两个条件:其一,专长是团队需要的;其二,专长是用来发挥的,而不是与领导做交易。有才却没机会发挥,就要培养对团队有用的专长,把原有的“才”作为爱好,陶冶性情。“才”从来就有用世和怡情两个功能,用世固然能建功立业,怡情也可以调整心情,提高幸福指数。切不可把“才”当成心理包袱,不恰当地抬高自己,按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别人、改变环境,这是一种认知障碍。

我曾遇到过一个员工,他有文字特长,就觉得自己了不起,瞧不上科长,还非要去做业务。我与他谈过几次,总说不通,便答应了他的要求。结果不到半年,他便哭着回来了,严酷的市场狠狠地教训了他。他终于领悟到,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。总之,怀才不遇者要自我调整。要明白,才能是拿来用的,不是摆出来让人看的。

李白、苏轼等大文豪都曾有过怀才不遇的经历,他们会吟诗作对,但政治水准或许不高。其实,世上本没有怀才不遇这回事,有的只是能力不足或适应能力差。要想改变现状,关键是不要以自我为中心,而要根据团队需要来调整工作,才能获得领导的赞赏。

《初入职为何总感觉怀才不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