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→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职场 > 什么不属于初次就业人员

什么不属于初次就业人员

时间:2023-04-22 22:39:21
什么不属于初次就业人员

什么不属于初次就业人员

什么不属于初次就业人员,首次就业选择对于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说,是非常重要的,关乎职业前景,关乎个人成长,没有从事过工作的人就是初次就业人员,那么什么不属于初次就业人员呢?

  什么不属于初次就业人员1

什么不属于初次就业人员

一已经从事过工作的人就不属于初次就业人员,兼职和寒暑假工不算

什么是初次就业的人员

所谓初次就业的人员是指刚毕业出来分配到工作岗位上的人员,也就是第一次工作的人

初次就业如何界定?

在读最高学历期间,无社保缴纳记录和劳动关系,最高学历毕业后就算初次就业。也就是说,你在读本科(或硕博)的期间,只要同时期交了社保的,毕业后就不叫初次就业了。

但如果你在读本科(或硕博)之前交过社保,在一开始读本科(或硕博)之前社保及时断了,毕业后就算初次就业。

初次就业是指第一次就业,如果复员退伍军人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部门安置进了一家单位,由于各种原因离开这家单位然后另找一份工作。

即使他后来的工作符合政府安置条件,但是由于已经不是初次,所以他的军龄不能视作这家公司的连续工作年限,有关本单位服务年限可以享受的待遇,他只能从进入这家单位开始计算。但是他的军龄能算入累计工作年限。

尚未初次就业是指什么?

尚未初次就业是指毕业时未就业,不包括毕业前签订三方协议解约后未就业,毕业前签订三方协议解约后再就 ……此处隐藏1264个字……p>求职信是针对用人单位写的,求职信要集中突出个人特色与求职意向,求职信字迹要清晰、工整,内容要简明、扼要,用语要得当并能打动招聘人的心,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。

4.撰写个人简历

简历并没有固定的格式,一般包括个人基本情况、学业内容、所获荣誉、社会实践、社会工作、课外活动、兴趣爱好、个人特长等。

三、收集整理有效的就业信息

就业信息是指社会各行业用人单位需求毕业生的情况,就业信息的获取对毕业生选择职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毕业生要对收集到的有效信息进行整理、分析、证实、筛选,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有:

1.校内外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和校内就业信息橱窗。

2.毕业生可结合自己的专业情况,主动到用人单位自荐,通过老师、家长、亲友和同学获取用人单位信息。

3.通过报刊、杂志、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。

4.通过社会实践、毕业实习等活动收集用人单位信息。

四、签订就业协议书

1.通过双向选择,毕业生确定了用人单位,对方也明确表示同意录用后,在认真考虑的基础上,与用人单位和学校签订三方就业协议书。

2.协议书由毕业生本人填写相应的内容,经有人事权的用人单位签字盖章后,持协议书到所在学校签字盖章。

3.毕业生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有关条款,商定后的条款需在协议书备注栏注明。

4.协议书由毕业生本人、用人单位、所在学校各持一份。

5.协议书一经签订,便产生法律效力,签约方都要守信用,任何一方都不能随意违约,违约一方承担违约责任。 [1

《什么不属于初次就业人员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