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家长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的
家长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的,教师面对这些不同性格特质的的家长,更需要调整心态,而且还需要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,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家长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的相关资料。
家长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的1日本有个比较著名的故事:某个著名的植物学者的儿子,拿着一株不知名的小草请教他的老师,但老师也不认识这个植物,和颜悦色的对这位学生说“你父亲是著名的植物学家,不如去请教你的父亲,老师也希望知道小草的秘密呢”。第二天,孩子捧着那株小草,对老师说“爸爸说他不认识这株小草,他说老师一定知道,只是一时忘记了,要我回来请教老师。”说着把一封父亲写的信交到老师手上。那封信详细解说了那株小草的名称、特性,最后还附加了一句话“希望这个问题由老师直接回来,必定更为适当。”
智慧的家长,您如何看待这个故事呢?
“尊重”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。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,教师起主导作用,但双方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,不存在尊卑、高低之别。因此,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,特别是要尊重所谓“后进生”和“不听话”孩子家长的人格。家长也要尊重老师,真正践行尊师重道。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,双方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,还要客观的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,客观的陈述问题,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。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,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。正如常言所说:“敬人者,人恒敬之”。
“倾听”是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桥梁。家长有时会因孩子在 ……此处隐藏3472个字……“课堂逼哭教师”故事细节后,旭旭爸爸迅速表示自己也不苟同此做法,他也会考虑自己的行为方式,并能理解我当时的“阻拦”的用心了,让看似“冲突”的局面在沟通中得到化解。
(3)虚心聆听、让家长感受到尊重,守住底线、用人格学识魅力捍卫尊严
高知家长一般不会无理取闹,他们对班级管理或教师教学提出异议时,一定有缘由的。教师需要敞开心扉,虚心请教并聆听家长的观点,对于积极的建设性意见要及时肯定,并积极采纳,不固执己见,更不能故步自封。俗话说:“开言通肺腑”,家长也会在与教师沟通中感受到教师的教育观和能力、水平。
从人际交往心理上讲,谁都愿意与有思想、有主见的人深入交流,而家长更希望自己孩子的老师是一位博学多识、有思想的人。因此,教师只有加强学习,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靠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去赢得家长的尊重;靠自己厚实的学术功底和宽厚的人格底色去感染家长。比如,案例中后续与旭旭爸爸交流中,彼此谈到了赏识教育的利与弊,谈到适度的惩罚的必要,以及惩罚的方式方法等,在这些观点的“交锋”中,家长其实也对班主任的“摸底”,你只有视野开阔,有自己的教育观以及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,方能得到家长发自内心的认可。
如果对家长的观点和做法不“认同”时,一定要用充分的依据去印证个人观点,用合适的方式传递并坚持自己的教育观。比如案例中我的“拒绝”对家长而言,心里无疑是有些不舒服的。但是当我谈到“前车之鉴”,坦诚介绍年轻的美术老师专业功底深厚,对工作认真负责,对于他一时教育方式的不当请家长给予包容与谅解,采取私下沟通等推心置腹的交流,让家长心服口服,方能发自内心接纳认同教师的做法。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和理性不仅化解了本次矛盾,而且为今后工作赢得这些高知家长的支持打下基础。



